Hot News

IMF警示中國銀行業地產信貸風險 @ 2011-11-16T03: Back Hot News
Keyword:金融 中國
Concep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1月15日發布了該組織對中國金融部門的首次正式評估報告「金融部門評估計劃」(FSAP)的《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評估》。報告結果顯示,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強健,但卻面臨著不斷累積的風險。
本報告系根據本公司所取得資訊加以匯集及研究分析, 本公司雖盡力使用可靠且廣泛的資訊, 但本公司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本報告中所提出之意見系為本報告出版當時的意見,邇後相關資訊或意見若有變更, 本公司將不會另行通知。本公司亦無義務持續更新本報告之內容或追蹤研究本報告所涵蓋之主題。本報告中提及的標的物價格、價值及收益隨時可能因各種本公司無法控制之政治、經濟、市場等因素而產生變化。本報告中之各項預測,如營收及目標價格, 均系基於對目前所得資訊作合理假設下所完成, 所以並不必然實現。從事特定交易, 如涉及期貨、選擇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 因具有高度風險並不適合每一個投資人。本報告不得視為買賣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要約或要約之引誘。
巴克萊資本研究報告指,中國信托貸款,或稱「影子銀行」的潛在槓桿,成為中國近期經濟主要憂慮問題之一,因為目前樓價下跌、經濟放緩,市場擔心會直接對金融系統構成風險。現時主要有兩類資產負債表外的貸款,存在較大風險,由信托公司設計之信托計劃下,對公眾銷售之財富管理產品;以及由金融機構所委托的中介貸款,至今年首三季,約占表外新增貸款的50%,約為1萬億元人民幣。信托貸款亦已由去年第三季的3900億元,降至850億元,占新增表外貸款的4%。估計市場上表外貸款占新增民間融資的22%,約9﹒8萬億元,比較六年前金額仍屬偏低。另外,據畢馬威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信托貸款中,基建占最多,達32%,工商項目占18%,房地產亦占16%。
需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有待改善等問題。報告建議中國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
Vitali, Glattfelder和Battiston報告列出控制權最大的50家公司,24家是美國公司、8家英國公司、12家歐洲公司、4家日本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還有1家位居第50的中石油。這50家公司,除了中石油和沃爾瑪,都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控制權這麼大,彼此關系這麼錯綜復雜,它們組成的關系網既不穩定又不可測,是需要訂立機制限制它們的影響、局限它們出事的破壞,減低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波及的范圍。可惜決策者都是後知後覺。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24日發布報告預計,隨著香港銀行在中國內地市場的業務逐漸擴大,貸款標准可能降低,預計香港銀行的內地業務涉及的風險比例可能會從今年6月份的24%上升至年底前的35%;此外,面對內地經營環境不明朗、風險正逐步上升的情況,惠譽最終可能會增加將香港銀行業前景評為負面的機會。
中國與東盟在地區性金融機制建設方面已經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的部分金融專家認為,在東盟等金融基礎薄弱的經濟體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或貸款依舊面臨利率不統一、匯率風險、「資金池子」太小、缺乏避險產品及難以回流等瓶頸。
在具體的風控環節上,部分P2P企業聲稱,可以經由央行征信報告系統對借款人資信進行認證,但時代周報記者經央行人士確認,至今為止,央行的征信報告尚未對任何P2P平台開放。「對監管層面來講,這可能是出於對金融系統安全的一個考量。畢竟體制內的東西不可能輕易為外部力量所用。」某滬上知名P2P公司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但是現在行業里做得比較好的幾家P2P,如果真的要取得央行征信報告並不太難,可通過在銀行的人脈資源或和一些支行的合作,通過他們的權限來獲得央行的征信報告,以此作為風險審核的一個環節。」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