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商務部:全年進出口增20% 明年外貿增速或回落 @ 2011-11-12T17: Back Hot News
Keyword:出口
Concept:
從區域看,統計顯示,廣東、江蘇等 7 個省市對外貿易合計占 8 成以上,中西部出口增長迅猛。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同期總體出口增速,其中重慶、河南、貴州、江西和青海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別為 1.6 倍、 71.1% 、 61.6% 、 59% 和 47.3%。
德國聯邦統計局(Federal Statistics Office)11月8日公布,德國9月出口額連續第二個月上升,商品貿易盈余進一步擴大,幫助歐洲最大經濟體度過債務危機。
數據顯示,10月出口金額同比上升了15.9%,低於上月的17.1%和「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預期平均值16.1%,但與此同時,進口金額同比上升了28.7%,卻高於「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預期平均值21.7%,並高於上個月大約8個百分點。由於進口增速大大快於出口增速,中國10月的貿易順差報170億美元,遠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38.9億美元。
路透社綜合渣打、中金等21家金融機構分析師預測顯示,2011年10月中國出口增速將繼續回落,但進口依然加速。出口方面,受歐債危機蔓延拖累外需及基數效應的影響,中國10月出口同比增速將溫和放緩,預計會自9月的17.1%降至16.5%。分析指出,中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僅為48.3,為最近兩年來首次處於收縮區間,其他出口領先指標亦顯弱勢,預計未來數月出口增速可能繼續放緩。進口方面,調查顯示中國10月進口同比增速有望自9月的20.9%升至23.0%。分析稱,得益於中國政府通過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穩的外貿政策,在中國經濟活動進一步放緩的背景下,內需動力可能並未出現大的波動。貿易平衡方面,預計10月中國貿易順差規模將擴大至249億美元。(宋揚)
在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我國對歐、美、日傳統市場貿易的增速減緩,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長強勁。據海關統計,前10個月,中歐雙邊貿易增長20.2%,中美雙邊貿易增長16.8%,中日雙邊貿易增長17.7%。我國對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家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分別增長34.6%、37.4%、43.8%和87%,均高於同期我國總體進出口增速。
外貿形勢的收緊在PMI指標上也有體現。業內人士認為,10月份中國PMI出口訂單指數為48.6%,低於上月2.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制造業出口增長乏力。而OECD綜合領先指標近期也繼續回落,預示未來數月出口增速可能繼續下滑,四季度出口將面臨更大挑戰。
據道瓊斯通訊社10月20日消息,瑞士海關辦公室20日公布,瑞士9月出口增速加快,歸因於亞洲對奢侈品及手表的需求強勁,幫助抵消了瑞郎走強的影響。
10月出口增速延續低迷之勢,進口增速強勁反彈,當月貿易順差170.33億美元。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貿易順差和出口增速下滑,暗示人民幣貶值的“拐點”或已到來。
據路透社及第一財經的調查結果顯示,10月出口恐下滑,不過貿易順差規模將擴大,路透社預計達249億美元、第一財經預估 238.9億美元,均大幅高於9月官方公布的145億美元預測值規模。
1日公布數據顯示,韓國10月貿易盈余大幅增加至43億美元,10月出口年增9.3%;10月進口年增16.4%。
外需疲弱導致大陸10月出口增幅意外降至八個月以來新低,同時內需旺盛帶動進口強勁成長,則使貿易順差遠低於預期。路透社報導,分析人士表示,大陸出口低於預期顯示在外需形勢判斷上過於樂觀,或需要調整後期出口成長預期,預計大陸明(2012)年整體外貿形勢不容樂觀,恐將對經濟成長形成拖累。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10月份我國進出口數據釋放以下幾點信號:出口增速繼續回落、進口增速有所反彈以及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出現變化;中國「穩出口、促進口、減順差」的外貿微調政策開始顯現積極效果,專家認為,全球經濟不景氣,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整體環境較為不利。
其實,經過季節調整後的出口幾乎沒有超出過年初的高位。今年1、2月份貿易波動較大,暫且不論。經過季節調整之後,3月出口1605億美元,9月為1543億美元,比3月減少4%,8月為1627億美元,比3月增加1.4%。若剔除價格因素,8月出口比3月減少1.1%。即使到年末海外經濟有所改善,出口環比增長也難再現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景氣,出口同比增速也會持續下滑。
「我國外貿出口出現下降趨勢是正常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說。他認為,6月份開始,各國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下挫,隨著時間推移,全球經濟放緩更加明顯。一般來說,出口訂單反映全球經濟形勢有滯後性。因此,我國外貿出口增速從8月份出現走低。
10月出口增速在9月回落基礎上繼續回落1.2個百分點,印證了此前業內關於四季度出口不樂觀的預測。「出口回落是外部需求下降導致的。歐、美、日經濟復蘇艱難,歐債危機風波不斷,新型經濟體控通脹壓力也帶來增速放緩。外部需求下降是核心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而進口的較快增速得以維持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有意識的貿易平衡戰略;二是國內經濟依然頗具活力。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