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內地通脹數據速評 @ 2011-11-09T13: Back Hot News
Keyword:通脹
Concept: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內地將在本周三(9月)公布10月份通脹(CPI)等數據,經濟學家普遍預期,10月份CPI將進一步回落至5.5%左右,創近5個月低位,並擺脫連續4個月「見6」。通脹回落、房地產降溫,加上歐債危機懸而未決,專家建議中央應適度放松銀根。
其他經濟師及學者亦持類似看法。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表示,9月CPI進一步放緩,可以肯定通脹在7月份已見頂,並在未來數月持續放慢,跟信貸增長及商品價格一並下降;而投行巴克萊預計,內地10月通脹可進一步回落至5.5%,11至12月更將跌穿5%。
普羅索稱,這樣做的結果將十分糟糕,因為公眾會認為美聯儲無法繼續控制住物價。“如果公眾對美聯儲的信心下降,通脹預期開始加快上升,該策略就將失敗,”美聯儲將會陷入同20世紀70年代的滯漲一樣的糟糕境地。他警告稱,利用通脹是十分糟糕的貨幣政策。
環球經濟前景未明朗,市民的消費意欲持續審慎。尼爾森最新的消費者網上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今年第 3 季的消費信心指數為 104 ,按季下跌 3 點,與中國並列全球第 7 ;全球平均消費信心指數則由 89 跌至 88 。調查更發現,受訪港人 3 大最擔憂的問題,首要關注食品價格上漲 (41%) ,其次是公用服務開支增加 (38%) ,最後才是經濟前景 (35%) ,港人對通脹的擔憂不單遠比經濟衰退為大,比率更冠絕全球受訪者。
2011年年初幾個月,原油、谷物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悉數飆漲,此後相繼出現回落。美聯儲多數官員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之下,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下跌,這有望在未來幾個季度緩解通脹壓力。不過,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通脹壓力依然揮之不去。萊克表示:“過去幾次衰退經驗告訴我們,通脹風險偏向上行,因此我認為我們現在不應該放松對通脹的警惕。”
第2方面是通脹問題。通脹是今年全球的普遍現象。本地通脹壓力亦自今年初起一直升溫,但升勢在近期已經開始有緩和的跡象。9月份的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較8月份只微升0.1個百分點,至6.4%。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新居屋,然而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顯示,仍有30.2%受訪者不滿房屋政策,滿意的有29.6%。最令受訪者不滿的,是《施政報告》未處理好貧富差距和紓緩通脹問題,不滿率分別達47.5%和46.6%。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分析,《報告》未能處理扶貧等根本問題,居屋亦只能令部分人受惠,故市民對《報告》的印象較去年差別不大。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速與通脹走勢密切相關。通脹上升階段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加速增長,而通脹下行階段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往往會出現明顯下降。在通脹高企並且即將回落之際,居民消費能力受到高通脹的沖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往往開始下降。
經濟學者關綽照認為,今年原材料價格比去年高,重金屬價格加幅尤其明顯,認為中電指「成本有壓力」所言非虛,但預料這次電費加幅會在百分之二點八或以下。他又指,中電近年海外業績亮麗,加上明年第二、三季原材料價格有望下跌,「明年環球經濟料比今年差,原材料需求下跌使價格亦相對下調」。他認為,中電加價應「克制」,否則「政府又要派糖」。他又指,食品、私樓及交通費開支已占通脹七成,電費加價對通脹升幅不會構成太大影響。
在論壇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中國內部比較重要的變化是通脹見底,下行態勢明確。搞清楚這一輪通脹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判斷未來的走勢,如果以前對通脹還有比較大的爭議,到今天貨幣供應量是通脹驅動的主要因素得到比較明顯的印證。這與2008年底到2009年初,大量貨幣供應對原有貨幣市場的沖擊有關,但在信貸供應速度總體放緩的大環境下,國內的貨幣供應明顯放緩,通脹也相應下行。因此我們的結論是貨幣環境影響准需求,准需求進而影響通脹。當然這里有時間差,先看到貨幣供應放緩,其次看到增長放緩,最後看到通脹放緩,而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通脹放緩的態勢。
歐洲債務危機惡化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抑制原油需求,而後者正是今年通脹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盡管歐元區9月通脹率升至3%,遠高於央行設定的2%目標水平,但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25日表示,央行認為不存在任何通脹風險。
統計局數據顯示,內地城市通脹水平為百分之五點九,但農村的通脹情況更為嚴重,物價漲幅高達百分之六點六。食品類價格大幅上升百分之十三點四,繼續成為推高通脹的火車頭,對通脹貢獻四點零五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貴了四成多,糧食亦漲價一成以上。
英國統計局昨日公布英9月消費價格漲幅為5.2%,創下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有市場觀點認為,9月通脹率遠高於英國央行今年的2%的通脹目標,這將使英格蘭央行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昨日公布的內地9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及新增貸款數據,均明顯低於市場預期,M2按年增長13%,為10年來最慢。上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700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屬全年最小。銀根緊縮的同時,通脹仍然高企於6.1%。經濟分析師普遍認為,內地貨幣政策未必於短期內轉向,今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是關鍵時期。
印度央行表示,通脹仍然是該國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而且通脹在貨幣政策制定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並表示印度經濟增長放緩風險加劇。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