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新居屋補價政策惹爭議 政府暫未定資助額 強調對舊居屋公平 @ 2011-10-17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新居屋 施政
Concept:
曾蔭權施政報告所說新居屋計劃,卻沒有上述功能。他說,「新居屋計劃的目的,是當私人住宅物業市場因為供求問題,以及內外的宏觀經濟因素,包括利率環境以及其他地區的量化寬松措施,令本地樓市出現失衡時,提供緩沖」,按曾蔭權這個說法,新居屋只是一時一地的產物,其出現或暫時隱沒,由經濟周期、更具體地說由樓價決定。新居屋具體操作尚待房委會厘定,不過,已經有一個基本准則,就是合資格申請者(每月收入3萬元以下)供樓負擔比率,若低於收入的40%,政府就會停售或停建新居屋。
股市回升,但樓市仍乍暖還寒,將於下午公布的新居屋方案成為施政報告焦點。不過近月樓市氣氛淡靜,加上今年首9個月居屋注冊量比去年同期大跌33.4%,更有機會成為8年來最低成交的一年。不過測量師學會就認為新政策對市場影響不大,而近日仍錄得居屋買家於施政報告前偷步入市個案。采訪:歐陽慧恩
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泛民黨派對報告多表不滿,認為復建房屋推出得太遲且數量不足。公民黨批評,施政報告「太少」及「太遲」,多項措施猶如「煲呔請客,下屆埋單」,憂慮有關措施能否落實。黨魁梁家傑指出,社會多年來已醞釀復建居屋的訴求,惟曾蔭權拖到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才落實,實屬反應遲頓,而居屋復建數量每年僅限5千個單位,也是太少。街工的梁耀忠也認為,部分的措施來得太遲,擔心現屆政府任期完結後政策未能落實。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何秀蘭及張國柱則以工黨籌委名義評論施政報告。李卓人抨擊,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死不認錯,過往一直拒絕復建居屋,導致貧富懸殊加劇,出現地產霸權,直至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才「臨尾扮威」。人民力量黃毓民直斥,施政報告是垃圾,沒有反省社會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地產霸權和貧富懸殊。陳偉業批評,房屋供求方面缺乏方向,復建居屋是在中聯辦官員開口後才「跪低」,而即使復建居屋,未來4至5年仍不能紓緩市民對住屋的需求,而新居屋訂價介乎150萬至200萬屬太高。
港島區方面,中原高級分區營業經理林龍南表示,自《施政報告》公布後,北角城市花園的睇樓量有輕微上升。由於新居屋計畫落成年期長,加上首推數量少,故有實際需要的買家仍然會四出睇樓。
有團體早上游行到新政府總部,抗議《施政報告》中漠視對基層的保障,政府總部派代表接收請願信。街工10多名成員,今早由金鍾海富中心出發,游行至新政府總部,抗議《施政報告》漠視對基層的保障。他們不滿新居屋計劃的出售方法,代表指出,新居屋購買5年後容許自由出售,是助長資助房屋成為炒賣品。代表又批評政府沒有增加公屋供應量,但就考慮增加土地供應,形容是為發展商興建私樓作儲備。他們又要求廢除單身人士計分制,放寬「廣東計劃」的申請資格,讓65歲以前已移居內地養老的長者亦能受惠。另外,代表就政府展開研究標准工時表示歡迎,建議當局盡快立法,同時亦希望盡快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以及提早檢討最低工資。
中新網10月12日電 綜合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12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對於備受外界關注的房屋政策,他表示,港府決定將推出新居屋計劃。住屋一向是香港市民最關心的課題。經過港府和市民幾十年來的努力,香港在房屋方面已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香港商報訊】記者郭韻婷報道:《施政報告》即將出爐,當中「復建居屋」成為城中熱話,支持與反對聲音時有所聞。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鑒林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支持政府復建居屋,冀特首曾蔭權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切實可行興建新居屋的措施。而各界對復建居屋的數量一致未有共識,陳鑒林認為,平均每年5000個居屋供應最為合適,同時亦要提高申請資格,以及將普通家庭的入息上限提高至3萬元。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