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IMF:亞太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逐漸提高 @ 2011-10-14T11: Back Hot News
Keyword:亞洲
Concept: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13日)發布半年一次的亞洲成長預測報告指出,由於歐洲的金融動蕩以及美國可能出現成長減緩,因此下修亞洲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
(吉隆坡6日訊)全球經濟雙重衰退風險動搖亞洲出口、股市與貨幣士氣,匯豐控股下調亞洲大部份經濟體成長預測,大馬也難逃一劫,今明年經濟成長預測自5.7%與5.8%,調降到4.8%與5%。
匯豐銀行公布的「匯豐貿易預測」資料顯示,中國可能在 2025 年或之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貿易額最大的國家,占全球貿易額的 13% 。報告又指,香港是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貿易的主要轉口港,這確保香港於 2025 年前維持其在環球貿易所占的現有份額,即 2.9% ,比率高於英國、韓國及新加坡。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宏觀及投資策略環球主管 Philip Poole 認為,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風險不高。
亞洲開發銀行甫於上周,以已開發經濟體經濟形勢惡化,將為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體帶來壓力為由,將亞洲國家今年度GDP成長率預估值,下修至7.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於近日下修新興亞洲、中國與印度等區域國家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歐國家債信危機與經濟成長放緩確實將對亞洲國家出口動能帶來沖擊,然而,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亞洲各國政府無不以擴大本國內需市場以及強化區域間貿易活動往來,來改善過去過度倚賴對於美歐國家出口所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除非美歐國家有陷入嚴重衰退的風險,若否,預期對於亞洲國家實體經濟應不至於形成太大威脅。
華爾街分析師忙著下修今、明兩年的美歐、全球經濟預測,亞洲出口不免受到沖擊,雖然短期內,亞洲內需成長雖無法取代出口減緩,但也不致威脅到內需,整體而言,未來幾季亞洲經濟表現將是出口成長放緩、內需穩健增長。高盛證券針對當前亞洲政府可采取刺激和寬松政策做了研擬測試,推估美歐經濟若重挫對亞洲的沖擊,亞洲(不包括日本)經濟仍有5.1%的成長,相較美歐的低成長算是穩健許多。(資料來源:Goldman Sachs,2011/09/08)
本文所載資料,包括任何意見、估計或預測,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的來源,但不保證准確或全面。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決策,本身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後果及責任。本文內容非經本公司同意請勿節錄、修改或轉載。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本基金絕無風險。本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本基金經理公司除善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本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中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公開說明書備索)。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現階段法令限制投資於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僅限掛牌上市之有價證券,且總金額不得超過基金淨資產價值30%(境外基金10%);本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可能因產業循環或非經濟因素導致價格劇烈波動,以及市場機制不如已開發市場健全,產生流動性不足風險,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新興市場證券之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通常低於已開發國家,可能影響本基金所投資地區之有價證券價格波動,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投資前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投資風險之說明。 德盛安聯投信獨立經營管理 104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378號5-9樓 客服專線:0800-082-588 99年金管投信新字第022號
匯豐分析師此前就大幅調低對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預計未來幾個季度的增長速度會比我們之前預測的低得多。」屈宏斌說,「金融市場對歐洲違約風險的擔憂,實際上是實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如果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則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會是非常被動和消極的。」
【明報專訊】盡管內地面對經濟增長放緩及通脹高企的挑戰,然而,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銀分析員陶冬認為,內地最大的難題在於目前銀行嚴重喪失中介功能,金融脫媒化及全民高利貸下,內地面臨影子銀行的風險隱患,比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更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四(10月13日)也發表報告稱,因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且美國經濟下滑,亞洲經濟體面臨的短期風險明顯增加;IMF並警告稱,目前存在資金流出亞洲經濟體的風險,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國外投資者可能大量改變其自2009年持有的亞洲資產頭寸。
「摩根富林明」為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於台灣事業體之行銷名稱。摩根富林明所作任何投資意見與市場分析結果,系依據資料制作當時情況進行判斷,惟可能因市場變化而更動,投資標的之價格與收益亦將隨時變動。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亦不必然為未來績效表現;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此外,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而使資產價值變動。另,內容如涉新興市場之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公開說明書(或中譯本)或投資人須知,投資人亦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或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
昨天美銀美林更指出,應關注中國面臨一些系統性風險。隨著中國經濟急降溫的說法升溫,反映中國信貸違約風險的5年期主權信貸違約風險(CDS),昨天急升至190.67基點的兩年半新高。有分析員指出,外資借唱淡中國沽售亞洲資產,內地學者就質疑,歐美國家冀借唱淡中國經濟吸引資本回流。
我們曾經對澳元和紐元是否上漲得有些超乎尋常提出疑問。這兩種貨幣都在第三季度出現一些下滑趨勢,包括八月上旬股市遭遇的大量拋售。由於良好的經濟數據和紐儲行為了使災後經濟復蘇實施的降息,使紐元與澳元相比更加強勢。鑒於目前的市場形勢和對第四季度的預測,這兩種貨幣都被過度高估了,尤其是澳元。因為澳大利亞是G10國家里利率最高的國家,澳元同樣也有著更高的風險因為澳儲行可能會下調利率應變目前經濟形勢。房地產泡沫已經強烈收縮,並可能造成澳大利亞銀行板塊承受壓力,意味著最終澳儲行很可能將在第四季度采取干預行動。
展望亞債前景,王華謙分析,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結束以來,亞洲企業的違約率始終低於美國,而融資的條件也持續在改善當中(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9/23),即便在2002年、2008年面臨景氣衰退,多數亞洲銀行的借貸也在高度管控中,況且目前並沒有任何一個亞洲銀行需要政府援助。同時,全球經濟增長的腳步放慢,但亞洲國家在壯大的內需支撐下,經濟可望維持正增長,加上良好的財政體質,預料將使得亞洲信評的優勢延續;利差與匯率上,雖受到風險意識升溫,分別有所擴大與貶值,但從中長期經濟、財政發展來看,預期亞洲新興債的利差水准未來極具收斂空間,貨幣更是不排除在市場穩定下來之後回到走升的格局。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