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9月增速回落 外貿不確定因素增多 @ 2011-10-14T09: Back Hot News
Keyword:出口 中國 貿易
Concept:
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9月份的進出口增長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7.1%,進口增長20.9%,均較8月份的24.5%和30.2%出現明顯放緩。而貿易順差為145.1億美元(下同),收窄12.4%。市場認為,中國進出口增長將持續回落,未來數月將能維持順差,惟全年順差將繼續收窄。采訪:徐慧敏
在商務部9月20日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最新國內外市場運行情況、對外貿易、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等宏觀數據中,8月份出口同比有所回落引發廣泛關注。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352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4%。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288.7億美元,增長27.1%。其中出口1733.1億美元,增長24.5%;進口1555.6億美元,增長30.2%。月度貿易順差6個月以來出現了首次收縮,出口更是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0個百分點以上。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通過采訪發現,雖然近期在國外需求日趨疲軟的背景下,沿海出口企業受困勞工荒,有單不敢接,利潤下滑;但今年外貿出口調結構、促平衡的成效顯著,未來中國外貿根本形勢不會逆轉。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公布1至8月份中國大陸外貿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前8個月,中國大陸外貿進出口總值23,525.3億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25.4%。其中,出口12,226.3億美元,增長23.6%;進口11,299億美元,增長27.5%。貿易順差927.3億美元,減少10%。
李健指出,中國外貿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不是今年增長的回落,而是今後幾年增長的可持續問題。因此,繼續推進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才是促進外貿更協調和可持續性增長的關鍵。
前大陸商務部長魏建國昨(22)日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歐盟與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美債務危機勢必會影響明年中國的出口訂單。加上中國外貿企業正受到諸多困擾,內憂外患下,中國明年外貿形勢將不樂觀。
魏建國說,「根據我們的調研,目前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外貿企業普遍反映長短期訂單量都在減少,加上人民幣升值,資金成本上升,生產資料人工成本漲價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四大困擾正影響著中國的外貿企業。」
十年來,我國醫藥外貿市場不斷拓展,進出口國別從196個增長到221個,幾乎覆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地區)。此外,我國醫藥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以原料藥產品為基礎、高新技術產品為導向的出口發展模式。西藥原料作為我國優勢產業,在醫藥出口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十年中出口額從28億美元增長至203億美元,其中糖精鈉、維生素C、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E和撲熱息痛等大宗原料藥出口已分別占世界貿易量的90%、65%、60%、44%和40%。
廣東檢驗檢疫局23日舉辦首場出口產品質量提升大型系列宣貫活動。有關官員表示,當前,外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幾乎影響到中國所有種類的出口產品和相當比例的出口企業,並已成為廣東地區出口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其中,機電儀器與交通工具類企業遭受的直接損失最大。
新華網廣州9月27日電(記者付航 黃玫)今年以來,在日本大地震、歐美地區債務危機等相繼沖擊下,美歐日等國經濟萎靡,外貿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與此相對照的是,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東盟等新興經濟體依然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外貿蓬勃發展,以往全球貿易以歐美為重心的格局正發生改變。
以歐盟內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德國為例。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1年1~3月中德雙邊貿易額為430.5億美元,增長20.6%。其中,德國對中國出口215.6億美元,增長30.4%;自中國進口215.0億美元,增長12.1%;德方順差0.6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逆差。中國為德國第六大出口市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中國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正發生從“重出口、輕進口”到進出口並重、促進貿易平衡發展的嬗變。
《21世紀經濟報道》11日消息,中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近日在會上指出,前三季度,金屬礦石運輸波動較大、外貿貨櫃運輸增速明顯回落。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9月中國的出口訂單指數有所上升,但鑒於外需仍整體疲軟,2011年中國的出口形勢仍不樂觀。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預計,2011年出口增速為21%左右,低於進口26%的增速,為中國貿易順差連續第二年下降,外需對經濟的貢獻仍將是負值。
不過,沈丹陽表示,今年的外貿形勢在未來幾個月不會逆轉,能夠實現「調結構、促平衡」的目標。但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糾紛對中國出口企業有比較大的影響,企業希望外貿政策穩定,商務部將為此進一步協調,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出口發展環境,包括貿易的便利化、減輕企業的負擔,還包括反對國外貿易保護主義以及提出相關交涉。
繼阿根廷農產品貿易的主力大豆登場後,玉米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將再度敲開中國的大門。近日,路透社援引阿根廷農業部秘書巴索的話,稱阿根廷希望在11月同中國簽訂玉米銷售協議,從而掃清向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出口玉米的障礙。巴索稱,阿根廷農業部部長11月將訪問中國,屆時有可能簽署協議,並有望在12月完成貿易協定。
中美貿易關系是中國重要的經貿關系之一。中國一直高度關注中美間的貿易失衡問題。近年來,中國采取了多項措施擴大進口。過去10年里,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據美方統計,美國對中國出口由2001年192億美元擴大到2010年919億美元,增長了379%,同期美國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僅增長了67%。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出口增幅遠大於美國對中國進口增幅。
中國外貿增速大幅下滑。中國9月出口增長17.1%,低於8月的24.5%,海關總署稱中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中國對歐出口尤為疲弱,增幅由8月的22%降至9.8%。中國進口大多為零部件及原材料,中國9月進口增幅由8月的30.2%降至20.9%。外貿盈余連續第三個月份下跌,達145億美元,而7月為315億美元。IHS Global 稱,歐美危機影響中國貿易數據只是個時間問題。
隨著中國制造成本的上升及海內外貿易競爭的加劇,中國制造已不像從前那樣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買方市場早已形成。以信用證為代表的信用支付必然會成為主流,否則買家就會離開,或者要求更低的價格。以目前的出口利潤率來看,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猛增,中國制造已幾乎沒有降價的空間,那麼接受信用支付應是遲早的事情。
王燕:中國現在已經是出口第一大國,很多國家都感覺到中國的出口對他們國家的出口產品產生了壓力,甚至「搶去」了他們的就業機會,所以會有很多的貿易摩擦,從各方面進行反傾銷、反補貼,運用WTO的一些規則進行保護。這是正常現象。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3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6774.4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前3季度進出口規模已經超過2008年全年2.56萬億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13922.7億美元,增長22.7%;進口12851.7億美元,增長26.7%。貿易順差1071億美元,收窄10.6%。海關總署副署長魯培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海關優化監管與服務和對外貿易增長情況發布會上說,今年前3季度,在中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政策作用影響下,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繼續改善,一般貿易增長較快,加工貿易比重下降。
拉米:我對發生貿易爭議並不感到驚奇,貿易沖突和分歧確實存在,我們以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來判斷貿易各國的行為是否違規,WTO內有著解決這些紛爭和沖突的機制。如果某成員認為中國的貿易行為沒有遵循世貿規定或者中國發現其他貿易國家有違規操作,世貿組織可以根據相關規定來判定是非,這是合理的存在,而且與貿易量成正比。中國的進出口增長驚人,但貿易失衡情況依然較為嚴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順差。而我們是以世貿組織規定的方式和條例來處理相關爭端,中國公司在爭議案中有贏有輸。中國和其他世貿成員一樣,必須遵循世貿組織規定,而中國遵守得不錯。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