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銀監限銀行理財產品 不能捆綁銷售 @ 2011-10-10T23: Back Hot News
Keyword:理財產品 銷售 銀監會
Concept:
然而銀行的理財產品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萬無一失。今年(2011年)8月,深圳爆出平安銀行三款理財產品虧損額超過33%,讓許多人跌破了眼睛。而這樣的誤解正是來自於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說明不足。銀監會昨天(9日)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明年(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進一步要求了商業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銷售必須明示風險。
銀監會日前最新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二十條指出,理財產品銷售文件應當載明投資范圍、投資種類和各投資資產種類的投資比例,並確保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按照銷售文件約定比例合理浮動。
通脹壓力普通百姓被迫尋找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渠道,銀行理財產品已成為第一選擇,這也使得今年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井噴。與此相應的是,在負利率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下,銀行的存款流失越來越嚴重,數據顯示,今年9月前半月,四大國有銀行存款流失超過4000億元,銀行吸收存款壓力也日漸加大。
各家銀行在苦苦思索出路的同時,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也在著手起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管理辦法》,並推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修改。《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已完成公開意見征求,最終的文件和征求意見稿差別不大,將於近期印發,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不過,瑞銀相信,中長期而言,內地將會進一步透過監管手段,確保銀行理財產品業務能循序發展。事實上,針對內地銀行貸款表外化愈見普遍,銀監會過去1年多裏頻頻出手規范,去年8月更發文要求銀行將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余額,於2011年底前今明兩年將轉回表內,今年6月底更叫停6種理財業務上的違規操作,當中,包括委托貸款及票據資產理財產品。野村國際指出,隨着銀行在信貸類理財產品銷售持續放緩,加上去年大量發行的理財產品於今年陸續到期,相信整體余額將溫和下降。
報導統計,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5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即便6月中旬中國銀監會發布「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加強銀行理財產品監管,之後還有2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投資理財產品的計畫。
銀監會9日消息,銀監會日前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將存款單獨作為理財產品銷售,不得將理財產品與存款進行強制性搭配銷售。商業銀行不得將理財產品作為存款進行宣傳銷售,不得違反國家利率管理政策變相高息攬儲。
據中國證券報9月14日報導,銀行理財產品高息擴容擠壓保險銷售、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導致投資收益走低、利率攀升致退保支出日益增加、房地產和PE市場投資高潮漸退……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壽險業保費增速拐點已現,投資收益“獨腿”難支,再加上新投資渠道產出有限,保險利潤增長或放緩,保險行業步入低增長周期。
6月底,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提出明確要求。時隔三個月,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收益公布情況仍未改善。據財匯數據顯示,三季度到期產品數量為4968只,其中僅1142只產品公布到期收益率,占比不到23%。
7月份,銀監會對個別銀行發行高利率產品吸收存款,以繞過貸存比考核的不規范行為發出了警示,並要求限期整改高收益理財產品「變相攬存」現象。與此同時,為防范市場風險,銀監會專門發文規范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行為,對理財產品市場進行整治。而近日又有消息稱,央行發文要求「各銀行要保持存貸比平穩,而且9月30日存款余額與10月8日存款余額不能相差超過5%。」

 

88iv | Home |  Login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