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Expert Commentary

All 80後投機客 Bittermelon Sammi 丁世民 中概股追擊 何民傑 何車 保險脈搏:英國保誠 劉嘉輝 劉瑛琳 區麗莊 吳啟民 吳庭琛 吳詠儀 周永俊 周顯 嘉士伯 姚俊龍 姚浩然 宏利香港 宣震 屈宏斌 岑智勇 廖立嘉 張世昌 張敏華 張智威 張競達 彭偉新 彭啟明 徐家健 徐燦傑 惠理基金 成山銀子 文德華 文慧詩 文錦輝 施俊威 春哥 曾國平 曾淵滄 朱紅 李佩珊 李偉傑 李偉賢 李峻銘 李巍 李慧芬 李浩德 李浩然 林偉雄 林嘉麒 林子傑 林家盛 林建華 林樵基 林禧彥 林賽盈 梁偉民 梁偉源 梁君馡 梁天卓 梁振輝 梁傑文 梁焯峰 梁鈞宇 植耀輝 楊松坤 歐維鈞 汪敦敬 沈家麟 沈慶洪 沈振盈 塗國彬 湯文亮 溫嘉煒 匯豐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 潘國光 潘志明 潘志業 潘鐵珊 灝昇 熊俊傑 熊麗萍 王冠一 王海翔 王美鳳 王良享 王華 瑞銀 甘小文 畢明 盧德芳 盧志威 盧志明 盧楚仁 盧銘恩 羅尚沛 羅明立 羅曉鳴 聶Sir 聶振邦 股中人 胡孟青 胡雪姬 英國保誠 莊志豪 莊志雄 葉佩蘭 葉尚志 葉澤恆 蔡嘉民 藺常念 蘇沛豐 許繹彬 譚智樂 財子O 費高 趙晞文 趙海珠 連敬涵 郭家耀 郭思治 郭釗 鄧澤堂 鄧聲興 鄭叻 鄭天殷 鄭家華 鄺建揚 鄺民彬 金曹 錢琛 關焯照 阮子曦 陳偉明 陳偉聰 陳大偉 陳寶枝 陳建良 陳恩因 陳欣 陳永傑 陳永陸 陳海潮 陳錦興 陳鳳珠 陸東 顏招駿 首域盈信 首源觀點 馬鐵穎 馬麗娜 馮南山 高息先生 麥嘉華 麥子麒 黃偉豪 黃嘉俊 黃國英 黃子燊 黃展威 黃志陽 黃敏碩 黃景明 黃景朋 黃澤航 黃瑋傑 黃集恩 黃麗幗 黃國英 黎偉成 黎堅輝 龍志濤 龐寶林 龔偉怡 龔成 龔方雄
Commentator Time Content Tag
畢明 2021-07-28T01:37 這兩年好像特別多離別,又有說2020疫情年是被偷走的一年。 雖然筵席天下無不散,但香港人這兩年,確是經歷比較多離、散。親朋之間,不停道別,問候之間,老是祝大家平安。亂世味濃。 在長期專欄告別,這兩年也是一次又一次,今次最後。 還有甚麼想跟大家講? 希望廣告客戶們開明點、有品味點,容納創意的胃納大一點。 廣告一定是反映clients的taste,不是agency的,給你再好的創意,你唔敢、唔肯、唔識食,創作人點煮都冇用。 也希望廣告仝人和客戶,都要勤力留意世界創意行情,多觀摩學習,不要安於住在創意洞穴,一味只得抽水、食字、celebrity。 如三大銀行,還是黎明劉青雲郭富城,條橋和一切都沒分別的,好懶好舊的手法,有資源的品牌都不追求創意,香港怎會有高水平廣告創/制作? Mirror和Error都不是問題,但只追Mirror/ Error就是問題了,創作/廣告是關於開創,不是一窩蜂跟風。 最後,要不捨,不是專欄本身,是人。多謝多年來合作無間的「老編」D和雄仔,還有讀者們。
畢明 2021-07-27T01:35 平日唔見你地咁多野問,見到「老店」結業,先「拿拿林」趕去幫襯,是否香港人的風土習慣? 讀者R問,如果要留一個廣告,告別專欄前給大家推介留念,會是哪一個? 這也不難,應節吧,今屆奧運的thematic TVC之:#Stronger together。 廣告找來今年100歲,共獲得過10面奧運獎牌的匈牙利女子體操運動員Agnes Keleti壓陣,問活到這把年紀,她在百載歲月里見證了甚麼? 是光輝,運動場上奧運的光輝。 百年來,有黑奴的孫兒,在國際體壇為自由二字,重新定義。 生了兩個孩子的母親,被世界笑她是“the flying housewife”,這主婦飛人卻笑著摘下了奧運100米、200米、4x100米的奧運金牌。 百歲生命,更見證了一位沒穿鞋的埃塞俄比亞馬拉松選手,破了世界紀錄,教世人如何跑步…… 世世代代,奧運場上,人類之間的分歧消失,團結煥發力量,江山代有人才出! 全片文案出色、剪接一流、氣勢懾人,節奏及劇力推進有度,高潮萬水千山,旁白一流。香港廣告客戶及廣告人應觀摩學野。
畢明 2021-07-21T03:26 答讀者S之問:十多年來的廣告專欄生涯、廿多年來的廣告創作生命,最深刻難忘的是甚麼? 關於廣告創作工業,個人覺得最重要和最失敗,是看著媒體與創作分家,所謂media independence。我很是新人,這個改變已在發生。 這個系統性改革,很多前輩也有同樣看法。廣告工業中的大銀碼,是media budget,本來跟著創意走。創意最好的,就贏得一大筆media budget。 分了家,media還media,創作還創作,你看,現在的創作水平,哇,差到一個點。 還有就是社交媒體的冒起。其實不應叫社交媒體,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共媒體,人人都是publishers,人人都是content providers,傳統媒體的優勢及話語權、重要性完全被篡奪。你這媒體不寫我的事,任何人和品牌,可以自己用大氣網絡自我Broadcast。 至於廣告專欄生涯,最有趣的領悟,是發現讀者/受眾真正決定了內容的存在價值,媒體已不再有以往的影響力。 媒體、甚至更大的權力,取捨作家/內容,讀者自己可找回自己想看的,去支持去讓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可持續,世界真的變了。落後大市的,從來是傳統媒體。
畢明 2021-07-20T03:35 每一個媒體,都有自己的文化、風格;如果是新聞媒體,就算是雜志,好像也泛稱:報格。 像我這種差不多寫遍全港報章雜志的專欄作家,其實很感覺到不同報格,對應出怎樣的讀者群,也互動出怎樣的文化。 簡單說,《明報》的讀者文青一點、明周的重情、壹系的中產、高手在民間、也時有不吝向作者表示欣賞的熱情贊賞之舉。《am730》呢,不知是否免費報紙的關系,讀者比較疏離,沒有一種對品牌/作家很強烈的感情。 我以為大家比較內斂,君子之交。卻原來到告別,也有讀者會表示不捨,或長期支持。在此謝過。 有位L問,如果我要用一個廣告講自己,會揀哪個? 這問題真好。我想了一想,很快、很確定,是這個。 Nike比較舊但很經典的作品:It’s not about the shoes。 將個shoes字,變成words,便可以了。 寫字超過1/4世紀,不是為了寫字。寫字,是要知道自己從何以來,向何處去,初心,視野,不改。有失敗的勇氣,受傷不受挫,仍然付出所有去令一些東西變好。
畢明 2021-07-14T01:14 想對行業有些貢獻,想大眾更懂欣賞廣告,想輕松以insider身份說行內外的蜚短流長,不過是其中幾個原因;更真正的目的當然是「改善社會風氣、瘋魔萬千少男少女大叔大媽、提高青年人內涵、刺激廣告市場」那些想法啦。 話曬,廣告都系流行文化、普及/商業藝術,深入生活又好玩,仲有思想品味㖭。
畢明 2021-07-13T01:33 七月,天氣那麼毒熱,不如早些從容告別,別等到最後一天、最後一篇,才突然說再見。 是的,這個由本報創刊開始寫到今天,本專欄要告別了。原來,一寫16年,也不短。 6月28日收到通知,也沒有很詫異,尤其在那幾天周遭好像也發生太多事,都不會太意外了。 本欄由最初一周五篇,到近年一cut再cut至如今收檔,也是意料中事。 當年施永青先生創報,因緣際會和他見面,談談這份免費報紙的launch企劃想像,又會否成為《am730》的agency;後來認識了現在是副社長的Danny Fung,邀我加盟寫稿,有幸和本報讀者共同度過16年,在此謝過。 16年前,我有不少專欄在手,稿債頗重,廣告公司ECD的職務從來繁重,我已開始減產,但帶來新氣象的《am730》,我很有興趣,見字數不多,寫廣告短打,便一口答應。我最記得兩位編輯雄仔和D的認真,作者和「老編」,還相約見面飲個茶輕輕打個招呼才開波的。 七月尾,將是最後一篇。這里也是我正式告別26年專欄生涯的最後園地。
畢明 2021-07-07T01:45 拍攝和剪接,都是技法,技法可以吸睛、可以花俏,但如果吸睛與花俏底下,言之無物,是虛的。 睇過合拍片、荷李活特技零劇情鉅著,都明白一張花紙再厲害,都仍是花紙,不是內涵本身,有substance的話,可以為其增值,沒有的話,徙氣。 說了一take過,一鏡到尾不等於出色,有concept才是出色,再說了甚麼叫concept,如今的問題是:有沒有一鏡到尾,又有concept的好廣告? 有。 寶礦力的2021廣告「でも君が見えた」,Google神翻譯說是「但我看見了你」。中學女生,有校園的走廊,忽然想不甚麼的,人人向前,她回頭、回溯,一路奔跑回去,是回憶的長廊吧? 回憶的路是曲折的,起伏高低不定的,但歌聲說:就算你放手,走回去,一樣是無法重來的。 是一篇成長之歌,青春的驛動,對未來惘然、猶豫,不知如何面對,但補充一下燃料,振作起來,看見了「你」,是朋友是寶礦力都好,便敢一起走向未來。 Concept是成長,一鏡過具體化了不願長大之掙扎,最後豁然,又一課畢業達陣。一鏡過,用得神。
畢明 2021-07-06T04:13 於是你又會問:「好廣告,是有concept的廣告,甚麼才叫有concept?」 不是單靠拍攝手法炫目,或一五一十賣藥。有意念的廣告,有insight、有價值、能觸動人心,演繹了出來,令人難忘,非過目即忘的,都是有concept的廣告。 舉個例,Nike的Just do it。它的concept,就是排除萬難,忘我拼搏,千山萬水吾往矣,不是在賣鞋,在賣一種精神、一種情操、一種追求,全條廣告片,沒有說波鞋用甚麼物料制造,沒有硬銷好穿字號老:系精神! 再舉個例,如果你還覺得抽象。是去年的作品,我自己非常喜愛,concept勁好,就是Spotify的‘Let the Song Play’。 甚麼叫insight,就是找到產品/服務的價值,說出來的方法令你會心。Spotify,聽歌的。聽歌,誰沒試過一種「進入」?投入了進去歌的意境、情緒、不想抽身出來,萬大事,聽埋首歌先啦。 Spotify的廣告,就是說這種請勿打擾,甚麼事都先放兩旁,看完,你心領神會。是concept的勝利。 https://youtu.be/-X_2TT43PRs。
畢明 2021-06-30T01:34 一年一度的廣告界盛事,藝術中心的《極品廣告片2021》又來了。 從廿多年前到如今2021,中外精選廣告片集齊給你睇,照例有殿堂級「康城國際創意節精選」、「Spikes Asia 亞洲創意節精選」、「美國AICP廣告大獎精選」及「香港金帆廣告大獎」。 除此以外,熟悉這個廣告節目、或者知我一直以來也常推介的,更有英國廣告選。英式幽默、英國品牌、英倫風味,就是有其獨特的味道,今年更特別是「英國British Arrows經典廣告40年」之外還有「特別節目Made in Lockdown」。 疫情下,非常時期拍出甚麼廣告,資源上、條件上、情緒上,全都表演腦筋急轉彎。最喜歡自嘲的英國人,連社交距離下,英國人點飲茶都自玩埋。 這些年來,我多次為《極品廣告片》當節目講者、映後對談嘉賓,今年也不例外,將應邀於7月1日晚的2020美國AICP廣告大獎精選,和AICP總裁及行政總監及現場觀眾對談。
畢明 2021-06-29T01:34 很多人看廣告,看到某些「技法」,就覺得勁,就覺得:「哇個廣告好好睇呀!」 其實,乜廣告先叫好? 細個初入行頭5年,跟過唔同慨大佬,都系行內獨當一面人物,個個都教要有:concept。 有條橋、有個點子、有個idea,先系基本。 得個execution,大佬房門口都出唔到,莫講話出公司門口拎去present給客。冇concept,即系唔多合格,即系空洞冇point。 現在,經常見到網路上,但凡見到拍攝用one-shot,就表示:「哇好勁呀好好睇呀?」 電影系咁、劇系咁、廣告都系咁。 真系咩? 答案系:或者。 重點系:你的one shot用來有沒有意思,剪斷了有沒有分別?如果冇,咁one shot不過是冇idea之下有style冇substance之物。有時那一刀不剪的one shot仲要幾粗糙。 美國Peloton健身產品出了個廣告,不知是否外國的社交媒體打手,出力話個廣告好好睇,說一take過好勁,睇完,你就知,除左個鏡頭左移右郁,運鏡不經剪接之外,其實純粹有碗話碗,有碟話碟,完。 https://youtu.be/AUgFVJtyXvs。
畢明 2021-06-23T04:41 聽講不少人話過,香港如果有日冇左生果日報,就一天都光曬! 不同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勢,不同的想像。 斷估想像唔到今日這種「冇左」卦。 幾個不同年代的廣告人,講起呢單野,不勝欷歔,又覺得古靈精怪。 曾經,蘋果的A疊廣告爭爛門,又貴,但個個客爭住落,多人睇,又多中產眼球,消費力又高,是大銀行、大電訊商、航空公司,必爭之地。高級名牌、又搶C疊(娛樂)版位,總之,絕對是重要Print ads寵兒。後來,當然因各種原因,慢慢被放棄。 被封殺是重點,還有印刷媒體的下坡。 但今次,怎說也不是自然死亡,不是被市場淘汰。 網上好一大片哀愁,因為失去的,是香港擁有同樣信念的人之痛。 幾代廣告人吹吹嚇,最奇怪是望望其他「行家」,其他媒體之反應,都幾奇觀。 沒幾多唇亡齒寒、連兔死狐悲也沒有,幸災樂禍卻是有的,更沒幾多敢說出重點。廣告角度最實際的看破,是咁大個巨人倒下,竟沒幾多生意會落入其他口袋,被乘勢瓜分,市場的畸形,已畸到你唔信。
畢明 2021-06-16T04:46 意思系兩者的影片,在疫症大流行期間,被睇到爆曬。人睇你又睇,佢睇我又睇,WFH又好,冇work唯有搵片睇又好,數據不騙人,影片的瀏覽量激增。 美國媒介企業龍頭Group-M已出了年中預測,推算美國的2021年廣告使費會比去年上升22%。本來去年疫患沉重,利潤明顯下調,今次再樂觀也只估計回勇大概得15%,但原來強大的戰斗力來勢洶洶。 關鍵字是:Social video。 社交媒體上,更多人喪睇各式影片。由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美國social video reach暴增了55%,是超過一半的升幅! 重點是,大家看social video多了,時間長了,而且不同年齡層的上升,都非常厲害。13至17歲的,睇片多了62%,18至34歲42%,35至54歲49%,55歲以上52%,平均每個年齡層都達差不多50%增長。 如是,紙媒、傳統媒體,再次被社交媒體及user-generated contents拋在後頭。
畢明 2021-06-15T04:21 看ViuTV、還有Now TV的節目,都發覺廣告時段肥了、豐富了,更多不同廣告了。 然後在面書發現,陳沛然醫生議員竟然在數「調教你鏡」的commercial break,「竟然有八個廣告」,還說比上次自肥多出了一大個。醫生是科學為本的,我信佢。 事實證明,無論想你好、想你衰,誰人待我好、待我差,都會數你廣告。 已不得而知,是否某個已下台的KOL先發明數廣告的,數某報的廣告量,當然不是出於關心和愛,總之為求目的他都不顧從沒有過的儀態訓身做盡。 見兩個不同的人都在數廣告,記起很多年前,已有廣告、公關行大佬大姐,歎行業生態的扭曲。多眼球、多優質讀者(中產、教育水平和購買力雙高)的媒體,廣告商不落稿,大企業大集團,想落的不能落,不想落的卻要落,優不勝劣不敗,非常變態。 你睇,香港近廿年,廣告、傳媒業咩料?系咪不進則退?我只希望有天這個地方,可以再呼吸到市場自由、公平競爭的空氣,會促進行業的進步,先有得進化。
畢明 2021-06-09T04:34 那些使用條款,不同意便不能使用一個app、使用電子產品、那些喪權辱私隱的agreement,你是否不加思索便盲目答允?我系。 唔agree冇得用,而那些條款,又長又大抽又煩,睇唔明,合埋眼當被鬼責,反正系norm、又冇得反抗。 當不反抗,不認為有得反抗,接受被剝削,就真的不可改變了。 解讀日本電視發展的著作《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甚麼?日本電視也是從低能走出》一書,清楚說明「是觀眾改變了電視水准」。 你不就范,夠多人說不,就會帶來改變。私隱條例都系。網上的追蹤,窺探、埋伏,已慢慢被邊緣化、規范化,不再無法無天,不能廣告不用其極,赤裸裸乜Q都俾你拿曬。 現在,私隱繼環保後成為大熱孖屐亭課題,尊重客戶私隱用來promo,可以加分。 Toyota汽車在北美,推出Toyota Data Privacy Portal,承諾收集到的一切用戶數據使用,都“increase data transparency, accessibility and control”,即所有FB被詬病的,它都改變。
畢明 2021-06-08T04:22 亞視雖然永恆,但到底是弱台,遺禍有限;大台,先甚麼立場都不談,就講作為一個電視台,劇集老土不思進取橋段forever翻渣,綜藝陳腐植入廣告硬膠,還要恃獨大驕橫,你話邊個討厭些? ViuTV新節目《調教你MIRROR》的title sponsor之爭激烈,贊助費大幅提升,有心人比較一下,說「除開每集費用……比TVB王牌節目《愛.回家之開心速遞》」貴多少多少…… 廣告商都跟紅頂白,邊個節目紅落邊個,定律。ViuTV節目報捷,可喜可賀,不過用《愛.回家》同《調教你MIRROR》相提並論有少少不倫。首先……er,我不會說《愛.回家》是「王牌」節目,最多是長壽,說到王牌,以前的《金枝欲孽》、《獎門人》就真是王牌了,印象中,獎門人特別版,單一集,可以收一整套節目的贊助費。 但廣告公司真的太welcome新台崛起,記得許多年前,某免費報紙因印量鉅大而稱霸武林,Media同事說他們的Sales「用個鼻同你傾野慨」,態度非常唔志在。
畢明 2021-06-02T01:02 兩大銀行匯豐和CITI,分別找了兩大天王來代言,sor,仲用「天王」這詞匯,是否太out呢?但尊貴的戶口、目標是尊貴的客戶,找來夠分量的代言人以顯身價,也是應該。 飯局中,我問兩個有資格開戶,又正准備開多一個銀行戶口的朋友,會否因為代言人而影響開戶選擇決定? 都答:不會。「揀銀行,唔系純粹揀形象,真系揀細節喎。服務、產品之外,梗系睇可唔可靠啦,咁可唔可靠,同代言人無關。」客戶真清醒。 另一個話,「如果兩個都可靠,如果一樣啦嚇,就真系仲揀開戶推廣內容,回贈呀、現金獎賞那些,邊個代言呢些都好實際」。 真系廣告永恆真理之一:平日做形象,追數俾著數。 乜都系假,一出半價呀、送現金呀,即刻有客到! 然後我問,咁你兩個又話開離岸戶口,又話分散風險轉銀行,最後決定開邊間? T:「我開左CITI gold,順手離岸埋」,因為離岸所以揀花旗?佢話:「又唔系得曬,我老婆話,Leon個廣告講野冇咁作狀,自然好多,佢揀CITI」。 HSBC HOLDINGS
畢明 2021-06-01T01:29 A:哇睇嚇些業績,Google同YouTube真系靚到呢…… D:梗系啦,你有冇睇到YouTube些廣告,密集插入到黐左線! 咁又系。比以前更厲害地亂入搶眼球,開始有點擾民。 以前,最多pre-roll食廣告,播放中也要吃一、兩只,視乎影片有多長,但現在,十多分鍾的短片,可以連吃前後三、四個廣告,「質」你看到有點吃不消。 你可能話,免費喎,睇廣告天公地道啦。 是的,但看多少個、如何看、現在好像沒有界線或規范,這就是網絡的自由。是的,你還可以skip ad只看一部分,但是看影片,多少有點連貫性的。 電視台會把劇集或節目,設計剪接到有標點、分章,到廣告時段時剛好可以一頓,未至於你吃到一半,碟送硬拿走要你先食其他,有種太突兀和粗魯的打岔。現在看YouTube片,正是會要你咬住半條菜,便扯走你口里的插播廣告,這樣的user experience認真麻麻。 會/要規管嗎?我看不必。網上世界,優質管理的,會自我完善,或因客戶太反彈而被推動完善,這是群眾和自由的力量。
畢明 2021-05-26T04:08 國際廣告界又有是非,還有少許熱辣火藥味。 事緣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即系廣告界的奧斯卡,旗下的Roger Hatchuel Academy(RHA)learning program被指斥欠缺種族多元性,原因是這個課程唯一一個POC的Dean被剔走了。 POC者,people of colour有色人種的意思,而RHA課程,是一個幫助有興趣發展廣告創作事業的學生,透過一年課堂,可跟世界頂尖的廣告高手學習,令他們起步更事半功倍。 被放棄的當事人,主動表示Cannes處理事件不當,現在他走了,剩下的deans是全白人,有違文化種族多元的追求。他說自己不做不緊要,但將來全球的學生,將缺乏了更廣闊的代表聲音。他曾私下向Cannes溝通,說沒有POC做dean不好。對方三個月音訊全無,他才宣之公眾。 Cannes是到事件開始受注目,才表示自己是致力達到「多元、共融、平等」blah blah的,但太官樣文章又沒明確方案,事情再鬧大一點至他們最終要公開道歉。
畢明 2021-05-25T02:23 有少少新鮮,又有少少奇怪,以雄霸電子廣告市場名震江湖的Google,居然剛剛開了它的第一間實體零售店,在紐約Chelsea,就在一間Apple Store附近。 買甚麼呢?Google Pixel phones、Fitbit 產品、Pixelbooks及Google Nest的智能家庭用品,smart speakers、smart displays、thermostats、smoke detectors及routers等等。 明明疫情,很多實體店都生意難做,偏偏你Google來開店? 去年微軟才把自己的83間零售店全面永久關門大吉,真系有人辭官收工,有人疫市趕科場。Google亦表明,到它的店必須保持社交距離,要遵守防疫規則,口罩搓手液一律是基本,完全跟從國家的疫情規條辦事。明知不可能人山人海太旺場,卻開店。 你可能充滿黑人問號:點解咁做呢?好明顯,Google已不滿足於現在的revenue model,順理成章的擴張是向電子消費打主意,e-commerce在亞馬遜獨大的情況下,谷歌最近宣布和另一電子購物大平台Shopify合作,意向擺在眼前。相反,Amazon則大力打廣告收入主意。
畢明 2021-05-18T01:10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醉美的一課》(Another Round),主角是丹麥影帝Mads Mikkelsen,演技之好國際公認冇得輸,這樣的好演員,身上總少不得幾個廣告合約傍嚇身。 你知啦,“We Danes love a good beer”,丹麥啤酒嘉士伯便找了他來代言,一年又一年了,由他喝了一round又another round。 包括Carlsberg最新的0.0。甚麼叫「0.0」? 就是Alcholic Free0.0%的啤酒。真系,有酒味,冇酒精,符合最近飲酒潮流。你嫌汽水甜、果汁老土,但雞尾酒都有virgin、都有mocktail,點解啤酒唔得? 你可以話唔過癮,但新世代愈來愈注重健康,是大趨勢,他們不吸煙的人口已經是大部分,喝酒的話不想酒精影響身心、影響判斷,一些都唔出奇。 咁就有請影帝又出場,話俾世人聽:Even the best thing can be better。 Carlsberg可能系世上最好慨啤酒,依家仲有0.0%呢個事。
畢明 2021-05-12T04:02 所謂Transcreation,就是當語文跨地域,有時純粹「翻譯」並不足夠,它講求的是令原創意思能“maintain its intent,style,tone,and context”。 即是字面、字底的意思移民之後,還要保留到原來的動機、風格、語氣和語境。這是高層次、高要求很多的「譯」,Transcreation 就是「創譯」。 廣告作品跨地域、越國籍時有發生,文案及對白要順利過渡,不能水土不服,但要做有觸覺、能力及創意,則需消化原文後,按情況作有限度「修進」。不是修正,修是把原意修整順,進是要有進步意義,但又不能改變原意。 這不是廣告獨有,卻自古由來已久,聖經有“The Lamb of God”一語,羔羊代表清白純潔,但愛斯基摩版本的聖經卻譯成了“The Seal of God”,因為在愛斯基摩文化和意義上,海豹代表純潔;且在寒冷極地,你都好少見到羔羊在跑跳。不直譯,更正確,更合適。 JACOBSON PHARMA
畢明 2021-05-05T00:39 只要有心變,幾一成不變,都可以面目全非:好那種。 前設是你自己有決心、品味、替你大變身的,也是高手, 我認,我錯了,我睇死化妝品啊、SK-II這些,一世都是一個公式:一個名人明星,靚靚咁擺例牌post,product as hero,唱賣產品功效,完。 但原來幾頑固的公式,都有變革的一日。 乘奧運大事,SK-II竟然有一系列……動畫廣告!系動畫喎! 仲要眼高手高buy型格動漫畫風,戰斗意志、機動科幻,完全非一般SK-II常規,直逼名導David Fincher為Netflix監制的《Love, Death & Robots》之視覺及意象,簡直懷疑自己點可能睇緊護膚品廣告。 作為東京奧運的worldwide partner,今次品牌玩斗志、視覺震撼和創新形象,非常成功。 Trailer是試味,還有6個單元的animated anthology,看競賽者如何在難關和壓力前改變命運。 命運都可以改變,品牌style、theme和execution點解唔得?打機feel、時代感,都來了。明星不是條橋,創意才是。
畢明 2021-05-04T01:01 又到媽媽節了,香港的廣告,悶死人地永遠只有食肆的母親節套餐,和各式各樣的促銷減價,都不期望會有甚麼好看的廣告、有意思的廣告睇嚇。 國際大廣告商,定必知道媽媽好,在她的指定節日,一定要好好贈興。Samsung如此雄霸天下,率先出牌有廣告直呼:“Make mom epic” 媽媽,有很多種、很多姿態、很多架勢、很多可愛、很多不同國籍不同樣子年紀造型的,拿起你的手機,影阿媽多些,拍照再拍照,為母親拍多幾張沙龍,因為又到母親節,要令阿媽變成史詩式偉大。 簡單、直接、高舉阿媽的Epic,這廣告勝在世界大包圍,影影影影吧,拍多幾張照,人畜無害,而拍照,有把媽媽變主角、變成hero的意味。今時今日,已經不再阿媽成日在background做幕後英雄,但在selfie盛世,影相如強迫症的今天,提提大家Mother’s Day專影媽媽,是有心有角度的切入。 唔信你試嚇,阿媽就算玩欲拒還迎怕羞,都必覺得自己忽然更重要了。 https://youtu.be/4g9FiPrwWLs 。
畢明 2021-04-28T04:50 想不想知道有那些大戶,在疫左成年之後,仍然大把錢花在奧斯卡廣告上?我想,便去查冊一下。 一定是些實力雄厚,生意未見重創之大品牌。 首先:Google。梗系啦,數碼廣告銷情,在過去一年不跌反升,Google的市場份額之大,咬去了整個餅的一大份,業績可想而知。 還有,通用汽車、Rolex、Verizon,都是奧斯卡的top sponsors。看過一外國新聞,說疫潮下,家庭支出有很多省了,消費少了,很多家庭選擇了買車。因為可以換一些自由、安全(不必公共交通)、也換到些快樂。而永遠,最上層的人,永遠有余暇和購買力,名表照買不出奇;Verizon,更不必多說,上網、用data,疫中激增,唔使zoom同睇netflix嗎? 其他鼎力支持Oscar,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有Adidas 、Apple、Corona、Disney Plus, Grey Goose、GSK、Honda、Kellogg、Starbucks、Subway、Walt Disney Studios 及Warner Bros.等等。
畢明 2021-04-27T04:32 比正常遲了兩個月才舉行的奧斯卡終於圓滿功成,相對奧運要暫緩又重辦危危乎的命運,它更家山有福,花落誰家你滿意否都不是大會最關注,於ABC電視台最重要是辦一個能賣錢的show。 雖然這等大型綜藝節目不像以往矚目得呼風喚雨,但歷史和品牌到底非常有叫座力。去年奧斯卡,埋單錄得1億2千9百萬美元廣告費收入,絕對不少。今年疫中求存,萬事不利,封城下,看過提名電影的人一定不及往時多,宣傳少、台前幕後做勢又不能活躍,奧斯卡氣氛一定疲弱。 但奧斯卡招牌仍然扎實,沒有Samsung贊助selfie產品置入,沒有中場送pizza,但你唔好理,人家大台廣告收費仍然進取,市場消息30秒廣告照高收200萬美金。結果? 廣告slots熱賣沽清,一粒不留。原來,廣告商沒你想像中那麼縮,聲勢有別又不是想像中那麼弱,老套說句,個市冇死,最可怕,真系恐懼本身,怯,唔輸一世都輸定先。
畢明 2021-04-21T00:59 傳統的觀念,由品牌思想到廣告手法,會把零售和數碼世界分開,但現在及將來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多個接觸點及不同裝置上,都把消費者貼身又貼心的mark實,那便更容易打開其荷包,甘心奉獻。 更了解他們的需要、更周到的服務、更深入消費者生活的細微,數碼帶動的「新零售」,全方位不放過客人。 你不到店鋪,把店鋪送到你面前;你沒時間多逛多瀏覽,挑選合你心意「往績」品味的貨式供你考慮;你嫌試身麻煩、沒時間,讓你虛擬試身、試戴、試布置(家品類);再把你的清單,送給親友,自己友便可以交換意見,順便利用你的人際網絡交叉軟銷。 兼且,即時交易,一勞永逸一條龍順手送貨,真正一站式。老馬說: product research, comparison,immediate purchase,home delivery,or customer service,都一應俱全,無縫服務及支援,問你點可以拒絕。 這種廣告同時交易的「新零售」,舊手法、舊媒體,只能食塵。當然,又要像阿里爸爸這種龐大地集大權於一身:淘寶、支付寶、餓了麼、優酷等等都是它的,梗系全方位「新零售」點都得啦。
畢明 2021-04-20T00:25 好多人話傳統廣告好難做,但有冇人諗過,難在邊度? 不是新舊媒體之變、之爭,可能是新零售與舊零售的轉化陣痛。 “New Retail”這名詞,據說由馬雲、“the e-commerce giant”阿里巴巴的中國前首富於2016年所立,即「將數碼及離線購物相融合的體驗」。全球超過五成的電子貿易來自中國,作為大龍頭的龍頭,他說話,你點都要聽聽。從2016年至今,他真的做到了用科技令購物更方便、愉快、創新。 購物消費在他眼中不是靠甚麼媒體/平台的問題,是購物經驗的問題。整體經驗流暢、便捷、愉快,人們便會買買買:combining the best of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shopping experiences。 國際名牌LVMH也深信這個道理,推出的“LVMH Retail Lab”就是好例子。這個設在他們總部的lab,是實驗也是實例。
畢明 2021-04-14T04:19 悲觀是虛的,成績表是實的,疫情年個個大叫生意難做,總有人逆中勝,也有業績埋單睇真些。 原來,疫情年難過,美國整體數碼廣告的銷情,不跌反升了12%,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的報告清楚顯示,除了肺炎殺到之初,一切廣告使費暫停,旅游廣告收工,至2020年中及下旬,受惠於政治、選舉廣告,又有大量家事物品食品速遞的廣告填補,基本上失地收復之余還有增長,總廣告額再創新高至1,390億美金。 頭十位的大公司,已占去廣告市場總額的七成半,FB、Google兩大龍頭吞下超過一半的市場,Amazon首次拿下超過10%。E-commerce廣告大捷,社交媒體廣告415億的生意額,占去了30%的廣告天下,數碼短片廣告激增兩成六。 值得留意是,Google及蘋果在私隱保障上的新措施,用戶身份不被跟蹤、減少入侵性cookies等等,沒有造成明顯的業績影響,暫時未見減少廣告量及效果。 可能是時間問題,也可能是私隱和利潤,根本有條件並存,商人不要不擇手段剝削盡才是王道。學我有個客話:都想生仔有pat pat。
畢明 2021-04-13T04:25 雖然大家都不喜歡政治,尤其個中的吵吵嚷嚷,還有各式維園uncles和大媽的廉價討論、低級嗌交,再有一堆甚麼都加上左膠論一言蔽之的方便粗淺,但與時並進的正確觀念,始終應運而生。 性別平等當然有矯枉過正,有些性別歧視亂扣帽子,但認真對待性別政治,又真的福有攸歸,do the right thing有彩派。 大數據先驅,美國市場調查及數據分析公司IRi(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再有報告說明「數字會說話」。 一個長達三年、分析主流零售商數據的報告顯示,在廣告中正確公平演繹女性角色的品牌,會贏得實際的銷售增長。GEM(Gender Equality Measure)已是黃金定律,性別平等指數愈高分,對銷售的正面刺激愈大,六個主要品牌都證明了這因果關系,創作正確表現女性價值的廣告,可令生意額提升高達2至5倍。 條數你諗你:一個家庭,購買決定多是由女性主導,女士掌控了所有consumer goods 85%的購買權,而且,她們的購買力龐大又捨得。 已經叫好,仲要叫座,有利可圖,做生意的自然識做。 搵食姐,都系很有影響力的女性。
畢明 2021-04-07T03:24 置入廣告做得又爛又悶的一街都系,做得soft sell有道的少得可憐,尤其在香港大部分廣告客戶都有hard sell重病。 這個叫「思想控制狂魔」的東西,是product placement又一佳作。 廣告媒體,是Marvel漫畫。 系,你冇睇錯我冇寫錯,Marvel,旗下有蜘蛛俠、Iron Man、美國隊長、變形俠醫及變種特工等等的漫畫王朝。 它們會創作一個新故事叫「思想控制狂魔」,這個邪惡奸角,專門入侵及支配青少年的思想,令他們失去自己、失去自主自由,大壞蛋名叫:上癮。 廣告商是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Center for Tobacco Products,他們希望提高青少年對香煙及毒品的警惕,但明知說教和教育電視無用,便找對他們最有影響的媒介:漫畫,創作16版的新作(還將會有動畫),透過校園內英雄VS壞蛋的對決,帶出電子煙等產品,一樣可以透過尼古丁壞你個腦,唔想被癮魔控制,就要拒絕他的手段。 聽落,點都好過香港政府那些啦。
畢明 2021-03-31T04:50 然後智叔也走了,繼三叔吳孟達之後。 香港廣告當然也記下了他不少的身影。 近的,有「阿糖」、「阿廖」,「阿糖」、「阿廖」,智叔與糖妹一起賣廣告;遠一點,有他替控煙辦出力,提醒市民很多地方不准吸煙了,違例者罰你幾千。 但我不是想講大家最記得的,想說一個可能大家忘了,但又最廖啟智的廣告,因為,個廣告有埋佢老婆。 系人都知,他是一名好好先生、好丈夫、好爸爸,這個小廣告之中,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放工返屋企,玩一輪父慈子孝,太太為他准備好晚餐,賣的是一個廚具用品。 沒有甚麼驚天動地,也沒甚麼特別戲味,所以大家忘記了也不出奇,這怪不得演員,是個廣告意念太普通。 但廖生廖太的存在,令這廣告比起用其他演員、其他螢幕夫婦更令人入信,你會覺得,他倆就是如此簡單就好。 你知你永世也不會相信,陳X琳會用一個金馬桶,或者王菲會用某洗頭水。 https://youtu.be/IqlR6QfbE80 。
畢明 2021-03-30T04:31 我話,「佢真系拍過家傳戶曉的廣告㗎喎。」 R說(有點大反應):「系咩?!邊個?我完全冇印象慨?」 R和我都是70後,但連他都記不起80年代的廣告了。 三叔走了,坊間都記得他和周星馳的電影身影,那麼廣告呢? 都有慨。 香港廣告的其中一個功能,是紀錄了一些歷史,一些人物,譬如:吳孟達。 80年代,香港的廣告潮流之一,是廣告歌;80年代,也特別多家居domestic goods的廣告,那些年,也是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晚晚入屋的世代。 於是推廣洗潔精,斧頭牌AXE用了盧大衛、盧海鵬和吳孟達,作為又唱又跳三寶,唱好洗潔精洗碗碟光潔雪白。 系就系冇沒甚麼concept,最緊要熱鬧開心,歌舞助興加超大只碗碟增加戲劇效果。那時三位性格演唱,居中的是鵬哥,達哥還未碰上周星馳。 這廣告中,盧大衛早些年過身了,如今三叔也走了,廣告成為了永遠的檔案紀錄。
畢明 2021-03-24T00:56 廣告公司的舊手足姊妹,曾經一起穿過槍林彈雨的,各自換了戰場,都有一份講不出的情誼,非常堅實的bonding,系一世慨。 有些,久不久仍然聯絡、關心、互換近況,疫情下當然少了聚會見面。 很多廣告人離開4As之後,會一起自組公司,規模或大或小的,我在不同公司不同年代的組員都試過。因了解而不歡散band的,不少。 大家都不是壞人,只是性格不同,追求不同,問題慢慢就來了。做同事容易,做合伙人很難。他們都搵舊腦細(即是我)訴苦。 先不計錢銀,計工作目標與態度,已經是世上最遠的距離。 L說,我很累,和另外兩個partners簡直愈來愈無法相處。 E說,我不明白,為甚麼L時常迫我,一起在舊公司時都不是這樣的。 原來L以為,自己公司了,不是要加倍勤力,為公司打拼,讓生意穩定再強大嗎? E卻一心想,自己公司了,不必聽誰柯打為誰忙,睡醒才上班,喜歡的工作才接。 N呢,自己公司了,有job就做,同時在公司做自己其他的私幫生意,反正沒上司管。公司有L去拼,E又佛系,他做自己野有乜問題。
畢明 2021-03-23T01:06 疫情廣告真系有排玩。包括睡衣。 在家工作經過一年的訓練,世人,又習慣下來了。香港情況好轉,上班開始如常,但在歐美,不少地方仍然情況不容樂觀:巴黎又要封城了,今次為期四周。WFH已是new normal。 在家開視像會議,會笑自己有“home hair”發型;沒有會議,有些人隨時全日睡衣一道。WFH,衫都唔使換。 All day at home的結果,除了1/2 day WFH,all day home hair,當然更成就all day breakfast。 瑞典的7仔(7-11便利店)開始出廣告賣「限量版7仔圖騰睡衣」,典型的橙、綠、白三色間條設計,感覺就像它的logo一樣。 何解便利店忽然會賣睡衣?怪哩?怪,就岩勒。 邊個會去7仔買睡衣?令你好奇,是它的噱頭。真正的目的,是賣all day breakfast。用賣睡衣,引你注意。 便利店開24小時,曾經是服務不同時段客人的需要,現在大家的時段都可以亂了,all day在家,唔使趕返工,anytime都可以吃早餐,去7仔買啦。
畢明 2021-03-17T04:47 有些笑話,以前可以講,現在說是災難。有些幽默,曾經還有界可以踩,今日會被視為惡意抽水。 “Women belong in the Kitchen”,性別歧視。女人,做煮飯婆啦;換個說法,廚房以外,冇女人慨事,唔該唔好出廳堂。舊式、過時。 今時今日,硬要把性別政治不正確拿來做廣告,本來以為可以玩火當有趣,誰料最後燒出個backfire禍來。 英國Burger King日前終於正式道歉了,為了一個三八婦女節的廣告。原意是想宣傳他們的H.E.R.獎學金。H.E.R.者,(Helping Equalize Restaurants),有見在飲食業男女比例很傾斜,商業廚房里只有20%的主廚是女性,Burger King便推出獎學金,幫助女性追求做廚師的理想,“empowering female employee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pursue a culinary career”咁話。
畢明 2021-03-16T04:12 和L說到:你估現在最多廣告的地方系邊度? 以前,一份報紙,大量廣告,仲有分類小廣告,現在,不了。 電視台、地鐵站,也很多。但到底,有實體容量的地方,廣告量始終有極限。 如今,社交媒體如FB,廣告無限,不停看見那些sponsored廣告,全天候供應。 還有YouTube影片分享平台,個人推想,廣告可能比面書還要多。YouTube上的內容,很多很多本身已是廣告,面書的posts,始終有很大量是朋友之間的非推廣。 香港又見移民潮,YouTube上大量內容、大量YouTubers拍了大量影片,介紹多個國家城市的樓盤傳真,英國倫敦、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日本東京大阪京都、台灣由台北到台中到高雄,市郊市中心,不停為你推介;賣樓之余,股市唔炒就笨,L說很多人在「搭棚」,即是股票推廣廣告? 明廣告,暗廣告,overlay的廣告,播放前的廣告,播放中的廣告,不停廣告。這,就是我們現處的世代。
畢明 2021-03-10T00:32 經常在被客戶欺凌的環境長大,會學懂人身自我保衛的本領,長期的被迫害訓練,會令很多有經驗的廣告人,對於客戶有一種莫大的不信任。 Take your word for it?好難喇。 最近做了一條廣告片,今次的制片是我多年好友,但第一次做我這個客戶。我發現她的defensive mechanism,和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客戶時一樣。新客,好驚中伏。 甚麼都要講清講楚,所有程序執規規矩矩,未簽quotation唔做野,簽左未收到deposit都唔做,開完會二口六面講好了,之後每一件事都要白紙黑字有email、written confirmation,口講無憑,見識過太多反口、無賴和惡霸。 制片開pre-production meeting時,驚見客戶有common sense,會把自己內部要解決的問題自己理順,且肯聽人講甚麼叫錯重點和太貪心,她幾乎不相信世上還有這樣的好客。 由於我和客戶已經歷了多次合作,有了信任,有些他們一個綠燈email回覆一切ok,我便進入下一個制作程序。監片卻依然未放心,要問break down,要每一樣細節都列出讓客戶表示ok才放心。
畢明 2021-03-09T00:23 許多年前,去恆生銀行開會之前,我的ECD說:「真系好,可以去平衡心理」。 全個創作組笑曬。原因很簡單,我們負責corporate image,企業形象是大課題,不是搶爛市斗平的叫賣,不搞爛gag,不低俗,那時剛由本地銀行變身匯豐銀行集團成員的恆生,要省靚招牌,要class。岩曬。 我們做的廣告,大氣魄大制作高格調,最重要是和客戶之間有信任和尊重。客戶有品味、開會時禮貌,大家合作便舒服了。 冇錯,很多廣告客戶一冇品味二冇禮貌,最拿命對agency沒有信任和尊重。直接一點,很多冇料又冇taste的客,對廣告公司的同事,尤其職位不高的,呼呼喝喝有之,反口覆舌有之,創意塗地青春枯萎之余,有些還出言侮辱。叫AE仔拿文件拿稿去她打雀局的酒樓給她簽,調侃一輪才放行也是有的。 落了單,改單,唔俾時間唔加錢,當你做錯、屈你創意失誤。大把。 白字黑字雙方同意才做的,就話:我改變主意! 講道理、說過算,有這些基本,是agency萬幸。 有品味、有禮貌、有信任,仲唔受慣暴力欺凌的平衡心理。
畢明 2021-03-03T03:23 任你是面書,霸王餐吃得久了也要還債。 討價還價了好一會,飛卜終於讓步,與澳洲政府達成協議,同意付費支付新聞費用,確保新聞媒體業務能夠獲得合理報酬。 這個社交媒體崛起,不少的部分是靠分享新聞媒體用高成本做的內容,本來合該屬於別人的廣告費,卻大量流入了面書。它還不斷改algorithm,確保新聞媒體受惠最少,自己賺盡。 好了,占別人便宜的免費餐吃久,澳洲政府率先出來為新聞機構討一點公道,成功。 路既然有人開了,其他的債主還不反應?加拿大的報界都忍面書很久了,分享為名,妙手空空別人有成本、有汗水的成果為實,拚命圖利。太多讀者在面書看新聞,不付錢買報了了,報業連生存都呼吸困難,那邊廂唔該都冇聲搭順風車的飛卜卻豬籠入水,舔盡廣告費。 現在加國報業群起向政府施壓,要面書也得給它們支付新聞費用,收取回報,來勢洶洶,看來,成功爭取是遲早的事了。
畢明 2021-03-02T04:16 疫情是創意大考驗,廣告商明知消費者很多時間在家,更少時間四出活動,便個個搏命搶奪大家的眼球「和動作」。 以前做廣告,令你睇到、留心、記得,就是目標。甚麼interactive ads,是要你click個廣告,咁就叫互動。 但科技的進步,非活在昨天的人所夢見及理解,如今有了Augmented reality(擴張實境),互動廣告花款多了,包括IKEA最近在Snapchat推出的「落手自己砌」,其實是玩執房。 有了Augmented reality,用家可以上的“Escape Room”虛擬執房,把家具重新擺放、配置。他們預備了一間小房間,可以透過智能電話的鏡頭,放射在桌上、地上或任何平面,然後讓大家自行以宜家的產品隨心自由再配置。 IKEA發覺,疫情下,很多顧客不能/不會到它們的店,便把店和家居用品送到顧客手上。有了Augmented reality,生活空間可以輕易配襯不同的家私,左調右移,轉色換位,快捷簡易,不費吹灰。這科技已經成了家居商務重要工具。 Snapchat的其中一招收入滾滾生財廣告工具,就是擴張實境,現在才是開始,潛力無限。
畢明 2021-02-24T01:29 打開一份紙版的FT(金融時報),其實還見到不少廣告。 它的隨報雜志,也仍有不少廣告。說紙媒已死,印刷廣告很夕陽,但又有些個別字頭,很經得起考驗,目測廣告量沒有太嚴重的下跌。 為甚麼? 可能是FT本身對「碎片化」三個字的免疫力較高所至。 舊媒體,曾經的Mass Media大眾傳播媒介很“mass”,接觸的觀眾量/讀者量很大,但隨著新媒體崛起、盛行,screen time才是王,全方位分薄了之前的「大眾」眼球。 眼球減了、人流少了,太多媒體太多單位令很多單位的情況都出現碎片化現象,相應地廣告量也自然每況愈下。 FT本身,就不是很mass的媒體,它的目標觀眾和定位,從來是比較niche、自成一家的小眾,本來就是紙媒中的一小片而非大報坐擁大份額,於是便沒有很誇張的大幅調整。比例上當然有一定的調整,但觀眾層的忠誠和成熟度也穩定,沖擊便相對小了。 本身不很mass,便不怕碎片化。
畢明 2021-02-23T01:00 新年新廣告,有些名牌仍然看重大陸市場,仍然會拍大廣告片。 從技術及制作角度,看花紙和用料是相當不俗的,未至於不惜工本,但一定泵本又認真,拿曬姿勢分,就像英國名牌Burberry的農歷年新作:A New Awakening。 請來紅透的周冬雨當代言,請來很出的制作團隊,拍攝、美術、剪接,都出色,不過創作意念空洞也老調。 一場自我發現,老掉大牙的冬去春來,人生不過如此,實在叫人打呵欠,concept上是很弱的;但靚唔靚呢?條片系靚慨。 可能你會說,咁啡唇慨野,靚就夠啦,啡唇本身都系膚淺㗎啦唔好要求咁高。我也不會刻意去辯論。 但記得我還是廣告行小薯咖時,我公司DDB成功pitch了Burberry回來,是我的大佬之作,那條片的深情,半生緣有相聚有分離,是張愛玲的「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燈火闌珊原來你也在這里。完成之後讓客戶看final cut,那洋人女子領導感動得哭了。 美,那廣告當然美,感動和意念卻超越姿勢,有錢也買不到的。
畢明 2021-02-17T04:22 BBC新聞台被下架,無懼敢言,真相為大的傳媒翹楚,向來風風火火。 它的廣告,從來也很好火。 戶外廣告牌是BBC的擅長兵器,去年為宣傳新劇《Dracula》的billboard,以一根一根染血木釘,釘在billboard上已是經典。表面看,你以為是棺材釘,實際這些釘愈夜愈可怕,billboard亮了燈,你會發現眾木釘投射出的影子,聚合成一個吸血僵屍的猙獰側面,shadow art玩得出神入化。 近期傑作是大自然奇觀紀錄劇集《A Perfect Planet》的戶外廣告牌,無人不識的國寶級主持人Sir David Attenborough,為了珍惜為愛護地球向人類作出警告,“naming humans as its most destructive force”,94歲的他憂心忡忡,他見盡我們見不到的人為傷害與環保惡化的預警。 氣候變化唔是玩的,BBC廣告創作組實行玩大些,為了警告年年處處山林大火問題,索性成個billboard燒左佢! 火光熊熊,任何經過的生物見狀,都嚇一跳,爭相拍下,奔相走告:其實是水蒸氣+燈光造出的特技視覺效果。 夠啦。
畢明 2021-02-10T01:27 香港已經沒有甚麼農歷新年大廣告片,但大陸還是有大片的。在社交媒體近日(叫做)最多人睇的,應該是王家衛導演的一條新片,大拿拿四分多鍾,幾條故事線左穿右插,美學上像極了王導那種華美,又一絲不苟,但怎麼看,香港人始終未能投入,大部分的評語,都肯定這是大片無異,只是那個人工化的美,很假,看起來,人、情、事,都精致有余,感動不足,你想有劇情片式史詩情懷嗎?系冇的。 如果再直接一點,是有點娘、有點老土,完全沒有格調,似乎有違廣告要服務的品牌本身之價值了。Casting,留言不乏「膠」、「假」之評語,內容情節之貪心,又是敗筆。只能說,連名導,都救不了兩地品味的水土不服。 有沒有大片都好,在此先跟請讀者拜個早年,祝品味常在,老而不娘,身體健康。
畢明 2021-02-09T00:34 上回說到,美國的年度廣告盛中之盛事Superbowl,很多熟客大品牌都暫停參與,今年pass了。 但咁大件事,仍然有大客仔捧場,超級碗廣告攻勢之中,有一條片首先突出、贏盡注目,就是汽車品牌Cadillac的電動車新作。 冇辦法,完全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太多粉絲太多fond memories,廣告用了:Edward Scissorhands(《幻海奇緣》)! 當年cult到熱爆的「異端愛情電影」,那些年的Johnny Depp、那些年的Winona Ryder,仲有那些年的添布頓,如今Cadillac竟想出一個續集來,簡直一解全球影迷的思念之渴。 都未算,主角沒錯是鉸剪手,但唔是艾活較剪手本人,不是Johnny Depp,換來人氣小鮮肉Timothée Chalamet,演Edward Scissorhands個仔,卻保留《幻海奇緣》的女主角Winona Ryder,做「艾活鉸剪仔」個阿媽。 我最欣賞是舊片重玩不純粹是計算噱頭和談論性(賺到Hype就梗㗎啦),叻在創意concept命中得靚。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4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